编 者 按
医师,一个神圣的名字,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,从“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,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”到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,医师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,它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,指引着人们朝健康的方向不断前行。海军安庆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方玉林,1988年从安徽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,便分配到海军安庆医院,30多年来潜心钻研、奋勇拼搏、不断进取,从一位年轻医生,成长为医院的脊梁,成绩硕果累累。在今年医院第三届 “中国医师节”表彰大会上,方主任结合自身经历,与全院青年医师交流30多年职业生涯的心得体会,将医生的责任、担当、信念展现在大家面前,就如何协调平衡工作、学习和生活,如何明确职业生涯的目标定位,做出正确的职业方向选择等,为青年医生解惑。
现将方玉林主任的交流内容分享如下:
各位领导、同事,大家好!
受医务处指派,让我在医师节上跟大家谈谈如何做个“好医生”。什么样的医生才是“好医生”呢?只要医德好、医术好就是好医生?是不是还要团结协作、爱岗爱院?我只是一个“老医生”,离“好医生”还有一定的距离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,让我发言有点勉为其难。思量再三,就说说自己从医30多年来的一点感悟吧。
我是1988年7月从安医大毕业,毕业之初和大家一样,怀揣梦想来到当时还是军队编制的116医院报到。进了大门才对我神往的医院有所了解:只有4个病区约160-170个病人的规模,唯一高楼是1976建造的砖混结构的4层楼房,职工宿舍是几幢红砖平房。目睹这一切,与我想象中的团级医院大相径庭。后来才知道单位正在从部队医院转改为职工医院,许多军人正在办理调离手续或转业去地方医院。到当年10月转改完毕时,只留下79个在职职工和6名志愿兵,大部分专家和技术骨干离开116。从医院规模与技术力量上,与当时的市立医院及市一院相差太远,比市二院、石化医院都差,只能说与市三院相当。
我们是恢复高考后较早的一批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,可以说是时代的幸运儿,是第一批跨进116医院的地方院校毕业生。也正值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,各地人才稀缺,招聘广告比比皆是。开放城市的高收入、沿海城市的优美环境、一线城市的地域诱惑,无时不在动摇着年轻人志向:一些人读硕、读博、出国或去一线城市追求自己的事业梦想;一些人离开了原单位去沿海城市追求高工资、高福利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;还有一些人下海、开公司当老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由于时代发展和机遇的出现,把我们抛在了人生的三岔路口上,我该怎样选择?一段时间里我感到迷惘与彷徨。可我每当看见范运信主任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每晚都来病房巡视病情,那种关心病人疾苦、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令我肃然起敬;每当看见马项骏主任同患者细心交流、百问不厌、视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品质,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;每当看见张建中主任那种严谨治学、勤奋踏实、不遗余力解除病人痛苦的大爱之心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。前辈们关爱患者、救死扶伤、替病人排忧解难、医者仁心的精神熏陶着我,使我决定潜下心来,努力学习、提高临床诊治技术,努力做一名救死扶伤、解除患者痛苦的好医生。
也正是留下来的这一批不计个人得失、甘于寂寞、乐于奉献、爱岗敬业的116人,在几任院长及院领导的带领下,发扬刻苦奋斗精神, 经过30多年的发展,愣是把一个人才紧缺、濒临倒闭的医院,发展成为有一定竞争力、具有现代化规模的三级医院。回头再看看那些由于不务实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、不愿埋头苦干的先期离职或跳槽的人,在事业与经济上与我们相比,并没有多大的优势,有几位同事在离开116的10多年之后,还想再回116 医院上岗。
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山峰,承载着理想、信念、追求、抱负;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,承载着收获、芬芳、失意、磨砺。我们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读硕、读博,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,教导他们想要获得成功、实现价值,必须付出汗水、努力拼搏、积极奋斗。
我们每个人都在艰难前行。是考试的压力?是职业的艰辛?是技术的要求?还是社会的责任?这些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。所以,请不要埋怨工作的劳顿、任务的繁重。因为真正的快乐,是挑战后的结果,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,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!有付出就有回报,要想多回报就得多付出,没有烧好的饭菜等你去吃,天上掉不下馅饼。只有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的果树,采摘的果实才是世界上最甜的。
我院虽然建院己有120年的历史,但真正建设与发展的时间也只是在最近的30年。我想如果116人继续团结奋斗,用不了30年,就会赶上市立医院,这是全体116人的目标、也是116人的努力方向。回想过去,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:那些愿意留下来,不计报酬、奉献一生的前辈们不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远走高飞,那不单纯因为是116医院的情怀,而是一份责任、一份担当、一份信念,更是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